世界汉学大会|李伯忠:更大范围研究中国经济
作者:bat365在线平台官网日期:2025/10/13 浏览:
第二届世界汉语学习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承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
会议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五个平行分论坛的主题为“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延续与变迁”、“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阐释”、“多学科视角下的世界中国研究知识体系”、“数字化时代的世界中国:机遇与挑战”。挑战”、“学习”。
论文发表了之前对参加会议的一些学者的采访摘录。这些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中国研究”密切相关。这次采访的节选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研究的理解、解读和成就。以下内容是李白关于以现代化为主线,在更大范围内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论述。
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忠,用英文撰写了《中国经济史新观》,收录了中国经济史英文论文二十六篇。李伯忠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文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国际经济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研究历史。
在写《中国经济史新观》书评时,我统计了一下,发现您至今已经写了第六本书(不包括翻译的),这着实令我惊讶。因为我在写作时经常发现卡顿和自我怀疑,我想知道你的写作速度和流畅度是如何提高的?
李伯忠:其实,我虽然写了十多本书,但我的写作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于1975年(千里与言之:《北宋方腊起义》,云南人民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纳格赫写了十多本书,平均每四到五年才写一本。这速度并不快,不是吗?
正如它所说,一开始一切都很困难。这半个世纪我的写作一开始很慢,后来又加快了。首先,写作与积累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心中有一条主线,那么你所做的每一步工作都是一个积累。这样积累起来,到一定时间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会沸腾。这时,你脑海中出现的新想法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持续的研究和思考可以为你的新想法提供支持。没有这个积累,即使你有很多好的想法却找不到支持,当然要用学术方法,越是难以表达表达。
第二,我刚才讲了,要有一个主线。由于我是一名研究生,提醒我的主线就是“现代化”问题。我首先研究的是唐朝的经济史。以往,我对唐朝的检验大多是从“大唐帝国的辉煌”和“安史之乱后诸侯割据,民生陷入困境”的角度出发。这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唐朝的遗产今天应该做什么?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江南”。该地区受战争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相对稳定。独特的人才使其成为一个可以自主发展的地区。我没有专门研究宋代江南的历史,但讨论了“十三四世纪的转折点”问题,也可以认为是唐代江南经济研究的延续。这为我后来研究明清剑南经济史奠定了基础,历史的任何重大变迁都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我从攻读博士起就开始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一直研究至今。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都是围绕“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的。
明代以前的经济史被视为“近代化”的史前时期,但到了晚明,“近代化”的端倪开始出现。过去学术界长期争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则争论“晚明社会变迁”、“晚明巨变”问题。认为明朝末年应被视为“史前”。清朝还为中国创造了空前统一、持久稳定的局面,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体系。由于种种原因,江南在这一市场体系中受益最多。因此,在“史密斯动力”的推动下,江南市场经济向前迈出了一步。所以,从我对经济史的初步研究,到2020年出版的《近代中国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英文版,我真的是在这一步一步一步走得更深了。
另外,我一直觉得,如果要研究中国近代问题,化,不可能就中国谈中国,就江南谈江南。你说现代化发生在江南,他说不是。关键是“现代化”要有标准。如果不是,公众公开沟通是对的,婆婆说婆婆说得对也不对,讨论也无法继续。这个标准是什么?只能是从其他地区借鉴来的一些重要的共同规则。这种普通法通常出现在英国的现代化过程中。这是因为,在世界历史上,英国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面。因此,对于现代化史来说,研究英国经验具有特殊的意义。马克思在《DAS资本》第一卷中说:“物理学家要在自然过程中表达自己。自然过程在安全且最少受干扰的区域进行评估,或者,如果可能的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确保该过程以其纯粹的形式进行。我在本书中希望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劳动方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交换方式。迄今为止,此类制作的常见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解释中主要以英国为例。 “由于英国的这种特殊地位,它成为了世界现代化研究的焦点。英国长期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可以为研究英国经济史提供最好的条件。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就是在英国写成的。二十世纪,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和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来自各国的优秀学者,从而 更多关于现代化的研究。
当然,与英国进行比较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查看影响江南世界结构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全球化做了很大的论述,所以刘明华等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非常重要,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有全球史知识背景,你就不会只看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而是会扩展这个问题: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效果如何?这时,阅读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一步一步。
然而,在尝试从全球历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的过程中,我一直断言经济史的主要问题是“现代化”。我们现在仍然走在这条路上,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斯所说:“历史是桥梁没有对历史的清晰研究,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很多情况。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因为历史认识,经历了很多事情,走了很多弯路。所以,以现代化为主线,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研究中国经济史,一直是我长期学术研究的主线。有了这个主线,我们就不会在这里一锤子打,一锤子打,同时做。一个人的能量就是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限的。但在同一条路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你仍然可以做肺蹲。
相关文章